2022年深冬,北京海淀区某小区再次被封控,傍晚六点,我站在书房外,透过玻璃门看着十岁的女儿——她正对着电脑屏幕上李老师的脸滔滔不绝地讲着英语小故事,而我,这个曾经的“监工”,已经第三天只能隔着门窗陪伴她的学习了,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:疫情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隔离,更是一场关于家庭教育本质的深刻拷问。
回想两年前疫情初现时,我和无数家长一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,当学校的教室变成了家里的书房,当老师的角色部分转移到家长身上,我们仓促间被推上了“临时家教”的位置,最初的网课日子堪称兵荒马乱——早上催促起床、上课时偷偷在门外监督、下班后检查作业,我仿佛成了女儿的“第二班主任”,冲突在所难免,我曾因她上课偷玩手机而怒不可遏,也曾因她数学题屡做屡错而情绪失控,直到那个傍晚,我隔着书房玻璃看到她专注的侧脸,才恍然意识到:我可能一直在解决错误的问题。
疫情下的家教,首先教会我的是“放手”的智慧,作为一位母亲,我本能地想要掌控孩子学习的一切,却忘记了成长本身就需要试错的空间,当我开始后退一步,奇迹发生了——女儿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表,虽然不够完美;她尝试用新方法记忆英语单词,虽然偶尔失败,我不再是监工,而变成了顾问,只在必要时提供建议,这种界限感的建立,反而让我们的关系从对抗走向了合作。
更重要的是,疫情让我们重新定义了“学习”的内涵,当传统的学业竞争被迫暂停,我们终于有机会关注那些被忽略的教育维度,周末的厨房成了化学实验室,面团的发酵成了生物课;阳台上的花盆变成了生态观察站;每晚的新闻时间成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课,在这些非正式的学习时刻,我看到了女儿眼中久违的好奇光芒——那是在没完没了的习题集中逐渐黯淡的光芒。
疫情也颠覆了我们对“成功”的认知,从前,我和其他家长一样焦虑于孩子的排名和分数,而当整个世界慢下来,当健康和平安成为最朴素的愿望时,我终于明白: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只会考试的人,而是塑造一个能够适应变化、保持内心平衡的完整的人,我开始欣赏女儿在艺术课上的创意,尽管她的数学仍然不够出色;我称赞她为邻居老人网购食物的善意,这比任何分数都更值得骄傲。
疫情渐远,但它留给家庭教育的思考却长久地改变了我们的亲子关系,我不再是那个焦虑的监工,而是成为了女儿成长路上的同行者,我们依然会有分歧,但更多的是理解;依然会有挑战,但更多是共同面对的信心。
隔窗相望的那堂家教课,最终教会了我这个家长:真正的教育不是填满一个容器,而是点燃一团火焰,疫情强行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,却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成长养分,也许有一天,当女儿回忆起这段特殊岁月,她不会记得那些做对的题目,但会记得母亲最终学会了信任与放手,记得我们一起在困境中发现的那些闪光时刻——这些才是能够陪伴她走过任何人生风雨的永恒家教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亿建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ebzy.cn/zlan/1845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"admin"!
希望本篇文章《疫情期间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(疫情期间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怎么写)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亿建网]内容主要涵盖:
本文概览: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,中国各地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疫情冲击,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直辖市和交通枢纽,其疫情发展也备受关注,重庆疫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?本文将从时间线、关键事件、防控措施和社会影响等方面,详细探讨重庆疫情的起源...